内容简介:
《记者眼中的省长邵奇惠》是对邵奇惠曾经的一段传奇历程的记录,收录了介绍这位原黑龙江省省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生活、工作经历的报告文学、人物传记,从记者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热爱与忠诚的“囚犯”邵奇惠;虽身处逆境,但仍有坚定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的“工人”邵奇惠;极具智慧、勇气,富有远见的“官员”邵奇惠;性格刚强、脚踏实地,学习能力出众的“学者”邵奇惠……
《记者眼中的省长邵奇惠》收录的邵奇惠的工作历程,虽记录的是“久远”的过往,但对身处21世纪变革时期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仍是一面能够映衬出许多肤浅和浮躁的镜子,极具“正能量”。
目录:
序 张毅
在大时代的弯弓上 蒋巍 001
离弦之箭——《在大时代的弯弓上》续篇 蒋巍 030
邵奇惠的“传奇”和必然 张持坚 073
相信党 为人民——邵奇惠的从政之路 张持坚 094
出版感言 147
我做了一件好事——“发现”邵奇惠 蒋巍 148
为什么要写20年前的往事 张持坚 154
附录 160
邵奇惠简历 161
厂长日记摘录 邵奇惠 163
后记 刘纪华 221
前言:
序:
本书的编者刘纪华是邵奇惠同志的夫人。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报道和反映邵奇惠同志任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厂长、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和黑龙江省副省长、省长期间工作情况的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和他本人的工作日记,记录的是他的工作历程,反映的是改革开放的大时代。
邵奇惠同志是黑龙江的老省长,也是我十分尊敬的老领导。生于江南的他,却在那片黑土地上工作生活了32年。在黑龙江,邵奇惠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经历了“囚犯”—工人—省长这样一个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人生历程。他深深地热爱这片黑土地,以深沉的爱和不懈的努力反哺这块土地。无论是乔装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还是创造性地运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组织实施控制物价的“383”工程;无论是富有远见地提出实施科技兴省战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还是抓边境贸易,开放“龙江之门”,他想的和做的都是为了把黑龙江的经济搞上去,以满腔的热情和激情报答这块土地上的3000多万人民。
邵奇惠同志曾经是个企业家、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领域,他所付出的辛苦和汗水同样超出人们今天的想象。他中学毕业的时候,本来是应该保送留学苏联的,但是他却毅然服从组织的安排,留下来做共青团工作。被错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后,他以非凡的毅力在监狱里自学了大学机械教程,出狱后又用整整5年的时间,工余修完哈尔滨工业大学夜大的全部课程,以全班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他的成绩单和作业本至今还被哈尔滨工业大学保留陈列着。他刻苦钻研,思维缜密,善于思考,决策果断。他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不仅成就了许多发明创造,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上的难题,也为他后来步入政坛解决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复杂问题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曾经说过,“我喜欢用工程师式的思维考虑和解决问题”。熟悉他的同志都说,邵奇惠是个能力很强的人。
邵奇惠同志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十分精彩。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也无论他身处顺境还是逆境,甚至身陷囹圄,对党的热爱和为人民服务的意愿都从来没有改变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相信党,为人民”。读了这本书,我们会了解他的确就是这样的人。
邵奇惠同志1994年调到中央工作后,为我国机械工业和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担任国家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和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期间,直接领导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的组建,并在组建初期亲自担任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国机集团的成长壮大饱含着他的心血与智慧。如今国机集团已经是世界500强企业了,正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虽已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事了,但是它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与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一脉相承,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借此机会,也向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领导和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张毅
2014年4月11日
注:张毅同志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